国弱时你来了,国强了你却走了!
姓名:屠守锷
生卒年:1917年—2012年
籍贯:浙江湖州人
身份: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
主要成就:
屠守锷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自从上世纪50年代投身航天事业后,他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
院士语录:
★ 不管你干什么,哪一行的,你总是一个团体里面的一个人,你出了力,人家总会感觉到你是做了事的,有贡献,不要为了贡献而来做事
屠少年立志强国梦
1917年屠守锷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顾家里的拮据,坚持把他送入学校上学。
屠守锷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这份期望,在战乱频繁的战争年代,仍旧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的中学学习。
在上海学习期间,他多次看到外国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甚至目睹日本的战斗机轰炸上海,他虽侥幸在这场灾难中脱身,但面对被日本战斗机轰炸过的上海,尸横遍野,幸存的人凄苦哀嚎,所目睹的这一幕的他终身难以忘怀。
他决心自己要努力学习,要使中国能制造出自己的飞机,要使中国在技术水平上强大起来,不再任人欺凌,少年在此刻立下壮志,引导他一步步刻苦前行,在1936年进入清华大学,先后在机械系和航空系学习,
期间,清华大学等高校因日本的侵华战争被迫南迁,在云南建立西南联合大学。战争的恶劣环境没有阻挡住屠守锷追求知识和技术的步伐,他于1941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
弃美归华筑国魂
屠守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校毕业后,被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招聘,他接受了聘书,美国人以为他已经被高薪所诱惑,放弃了归国,却不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惦念着回国。
接下应聘书只是为了在飞机制造公司多学习相关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雄厚,为祖国发展贡献足够的个人能力。他曾说“回来为国家办事,留在那里为美国办事干什么”。
终于,在美国工作两年后,他抛弃了高薪工作和职位,只带着自己一身的知识储备毅然回国。
当时,美国有些党派并不希望在美留学生回国,将美国的科技和人才带回中国,因此,屠守锷回国也遭到阻碍,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买了张“黑船票”,藏在运兵船里,在海上漂泊40天左右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即偷渡回国。
回国后,他曾向国民政府表明自己要制造飞机的想法,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能暂时在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任副教授。
从事航空科学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这使屠守锷十分沮丧,然而不久后,中国共产党了解到屠守锷的情况并向其抛出了橄榄枝,他毫不犹豫地的加入了共产党,为以后临危受命,担起建设国防的重任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多年埋名固国防
屠守锷秘密加入共产党近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了,此时的新中国经历的百年的列强侵略,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内有国民政府遗留问题,外有台湾国民政府在美国的助力下依旧虎视眈眈。
新中国为了巩固国防,也为了在世界上立足,决定研发导弹卫星,并将此重任授命给屠守锷,尽管屠守锷的专业并不是该领域,但他仍决心接受此授命,投入国家国防建设。
1957年,屠守锷接受聂荣臻元帅的邀请,进入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其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参加了与苏联的谈判,那是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导弹技术的引进。
技术引进后,在苏联相关领域专家的帮助下,屠守锷积极投入导弹的研发工作,潜心钻研。国家政府积极配合,为保护相关技术的核心机密,派遣军队保护屠守锷等人,屠守锷等相关工作人员也为了保密工作与更加潜心的研究,隐姓埋名,不与家人联系,默默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奉献。
但1961年,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苏联方面撤出援华的专家,导弹工作刚刚开始,就因专业方面的问题再次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屠守锷只说了一句话“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
他带领团队昼夜不停地奋战,整个人因大量的工作和各种研究难题而消瘦,白发渐增。皇天不负苦心人。
1962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首次试飞,虽然首次试飞失败,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摸索总结,在修改设计后,终于在1964年后的连续8次试飞试验中取得成功。
屠守锷带领团队在工作中探索并掌握了导弹研制技术,为之后的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成功奠定了技术和研究基础。其后,屠守锷又参与了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洲际导弹之父”。
国强民富藏功名
屠守锷在1999年与其他23位科技专家一起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授奖时屠守锷表示“我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不过参加工作早了一点,得到了机遇,换成别人也会做出这样的成绩”。
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认为现有的成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他不知疲倦,在取得傲人成就后依然积极投身国家国防和航天事业,尽管他不如钱学森那样耳熟能详,但他对国家的贡献并不低于钱学森。
他只是习惯于低调,甚至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会悄悄躲避,他会把自己的钱财捐献出来,为高校寒门学子提供帮助,关注国家人才的培养,他是时代楷模,是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英雄。
尽管屠守锷老先生已在2012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是他在一道道科研难关中披荆斩棘换来的,我们应当熟识并铭记老先生的对祖国贡献,继承他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热爱祖国的精神,使祖国进一步繁荣富强,避免先辈的努力付之一炬。
晚年捐赠(要求不要对外宣传)
1998年,屠守锷捐赠了私人积蓄30万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宏志清寒助学金”。他特别嘱托,不用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也不要对外宣传。该助学金主要资助那些“贫而有志,穷且益坚,愿意改变祖国和家乡面貌;生活朴素,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有追求真理勇气”的学子。一批批学生受助完成了学业,一代代航天学子在屠守锷献身为国的精神激励之下奋勇前行。
主要贡献
科研综述
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后投身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屠守锷参与了中国火箭技术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领导解决了若干重要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倡导将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并多次提出发展捆绑技术,亲自指挥攻克了由于捆绑带来的结构动力学难关。
屠守锷领导和参加中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先后研制中国自行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关键,解决了技术难题。在洲际液体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中,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参与领导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试验工作并发射成功。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765536098@qq.com,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感动我们网 » 中国洲际导弹之父屠守锷:弃高薪回国,潜心为国铸长剑
屠老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屠老一生努力研发中国的导弹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屠老,向你致敬!
这些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应该大力宣传。
我想问哈,现在我们还有这么一群默默守护在我们身边的大英雄吗
共和国的崛起,有无数这样的英雄默默的付出,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每每看到类似视频,看到这些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和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会感到由衷的佩服!敬礼!
国安部们和公安部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中国的大宝贝科学家们,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抵御侵略者们!
咱们国家那个年代对特殊人物的保护意识做的很到位,有的人隐姓埋名或者是改名换姓对祖国全身心的投入,为国家付出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从心里对他们尊敬,向他们致敬!
屠总是长征系列火箭的进军人物。是航天一院的副院长。
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无论各行各业,都可谓用一句成语来概括:自强不息!人人都是无私奉献。科技行业与科学家们是其中的代表,所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两弹元勋的科学家们更是楷模。无愧于新中国的脊梁!!!回顾他(她)们的忘我奉献的事件,那个不是令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热血沸腾。
一边要被批斗,一边仍旧坚持研制!这是怎样的精神在支撑我们的英雄前辈啊。恕我这样的庸才真的不能了解,唯有热泪盈眶表达我的致敬!
民族的希望,国家的脊梁,正是有屠老这样的科学家我们国家的安全才有保障!
屠老一生默默奉献,铸就辉煌航天,真是低调的伟人!
永远怀念为我国默默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屠守锷
向屠老科学家英雄们致敬,为祖国奉献的科学家们致敬点赞
屠守锷先生真乃国家之栋梁,在下佩服。阁下之坚毅与才智,铸就中国航天之辉煌。
东风导弹研发背后,屠守锷等科学家付出巨大努力,但导弹的制导精度如何提高,也是个技术难题,得好好研究。
屠守锷真乃忠贞之士,心怀家国,令人敬佩。只要国家需要,我亦在所不辞。
本总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有骨气的中国人,归心似箭,毅然回国,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