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郭永怀
生卒年:1909年—1968年
籍贯: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人
身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成就: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天津,南开大学的舞台上,著名演员林永健扮演着一位沉默的巨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聚光灯下,他用深沉的语调讲述着郭永怀传奇的一生,讲述着这位科学巨匠为中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
时间无情流逝,但有些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郭永怀,这位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大领域的专家,这位为祖国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这位从山东农村走出的科学巨擘,他的故事,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一、从骑驴少年到科学巨匠:郭永怀的求索之路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彼时,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列强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年幼的郭永怀,目睹了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一颗求索的心在苦难中萌芽。
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骑着毛驴去上学的孩子,一路成长为南开大学物理系的佼佼者。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七七事变爆发,郭永怀的求学之路被迫中断。为了躲避战乱,他辗转南下,最终考入西南联大,继续追寻科学的梦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和研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郭永怀正是在这里,遇到了恩师周培源,开始接触湍流理论,为日后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郭永怀考取了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的机会,开启了海外求学的新征程。他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航空工程学家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
在加州理工学院,郭永怀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科学知识,他刻苦钻研,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工作。1945年,他的博士论文《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破解了困扰世界航空界多年的声障难题,为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二、抉择时刻: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效力
获得博士学位后,郭永怀受邀前往康奈尔大学担任航空研究院副教授,并很快升为正教授。在美国期间,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拥有舒适的生活,在学术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功成名就的郭永怀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系祖国的发展,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局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郭永怀激动万分,他深知,是时候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回国之路并非坦途。美国政府为了阻止中国科学家回国,设置了重重障碍。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全部销毁,只身一人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1956年,郭永怀和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郭永怀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隐姓埋名,铸造“两弹一星”:郭永怀的无私奉献
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核威胁。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党中央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战略决策。
郭永怀深知“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重要性,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了保密,他隐姓埋名,告别了妻子和女儿,来到了荒凉的西北戈壁滩,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戈壁滩上,郭永怀和同事们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科研攻关。他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张涵信回忆,郭永怀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经常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四、用生命保护资料成果
1968年,郭永怀来到实验基地,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他又投入到了导弹热核武器的研究工作,这次前来就是为了即将发射的热核武器做准备工作。
所有的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推敲,郭永怀带着团队夜以继日的计算这些数据,经过近2个月废寝忘食的工作,一组准确的数据终于被测算了出来。
12月4日,得到结果的郭永怀非常兴奋,他马上准备回北京汇报最新进展。
为了赶时间,他坐了一个夜班飞机,先是从青海基地到兰州,然后从兰州换乘。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他还在兰州时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工作情况汇报。
晚上,他坐上了一班飞往北京的飞机,此时他的心中怀揣着的是无尽的憧憬,这组数据研究出来,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有朝一日,祖国母亲一定会强大起来,越发展越好,想着祖国的光明前景,他心中非常满足。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飞行竟是郭永怀人生中最后一次旅程。
12月5日凌晨,飞机就在离地面400米的时候坠毁在了附近的玉米地。
搜救队员迅速赶往现场,地上躺着一具具的尸体,现场惨不忍睹,而在这些尸体中,有两具很特殊。
他们抱在一起,非常紧,以至于现在他们的尸体显得很僵硬,人们震惊了,还有很多年轻的同志吓得捂住了嘴巴,过会儿,有人上前慢慢掰开了这两个紧抱在一起的尸体。
他们共同守护的是一个公文包,在这样的大火里,公文包完好无损。
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在当时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怎样义无反顾的保护这个公文包的。
公文包里面装的就是郭永怀团队几个月的心血,那是一份绝密资料,只是现在它的主人不在了,而他静静的在主人的怀里,等待着发挥它巨大的价值。
消息传到国务院,周总理哭了,很久,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失声痛哭,中国损失了这样一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事后,周总理要相关部门立即调查飞机失事原因,务必尽快调查出事情真相。
人们心痛,人们哀呼!
有人说这是阴谋,是想阻止中国热核武器的进一步研究,这种说法一出来就有很多拥护者。
钱学森异常难过的说:“我们失去了一个那么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永远的失去了,就10秒钟,生和死,就10秒钟啊!”
形势陡然紧张起来,调查部门也展开紧急调查,但是不管怎么查,调查结果仍然是飞机技术性故障。
郭永怀先生走的时候一定是有遗憾的吧,他还没有为祖国研制出热核武器,还没有和家人告别,就这样突然的走了。
中国科学院的一片草丛中,有一条幽深的小径,这条小径的尽头是一座雕像,它洁白如玉,正是郭永怀先生,每年他的学生和慕名而来的人都会来这里祭拜先生。
1968年,中央政府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1999年,中央政府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2018年,编号为212796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郭永怀星”。
五、郭永怀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中国科研注入“无我”基因
郭永怀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伟大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无我”的爱国情怀:郭永怀的爱国情怀,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体现在他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中。他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隐姓埋名,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
2.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郭永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常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3. 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郭永怀一生淡泊名利,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常说:“我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
郭永怀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那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推动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六、传承与发扬:新时代呼唤更多“郭永怀”
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我们要学习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2.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创造,让科技工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科学研究。
3. 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郭永怀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以郭永怀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765536098@qq.com,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感动我们网 » “两弹一星”元勋之郭永怀——飞机失事被烧成焦炭,怀中的数据却完好无损!
媒体应该大力宣传这些杰出科学家,他们才是中国人的骄傲!友友写的非常好,转发了
敬佩不已!感动不已!那一代科学家心里只有祖国!!!
两弹一星郭永怀 弹核星三难,惟君一身肩。 卅年方密解,可见名震天。
向伟大的,了不起的科学家郭永怀致敬!敬礼!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郭永怀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看一次这些中国脊梁科学家的事迹,我泪流满面一次,除了感动就是感动!
先辈们用几代人的努力,才换来我们现在可以挺直腰杆的底气!希望大中华越来越强!
郭永怀先生回国时在美国工资已经是4000多美元一个月了,毅然回到了满目苍夷百废待兴的祖国,感谢郭永怀先生,感谢李佩先生。你们都是共和国的脊梁
爱国爱民的科学家,无私奉献的楷模,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
郭永怀科学报国,高尚的品德,对祖国和人民赤胆忠诚。您的奉献精神将激励我们永往直前。
祈祷阿弥陀佛加持老一辈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为满目疮痍的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丶郭永怀等科学家们一律同缘种子同归净土往生极乐!
郭永怀的牺牲,是中国永远的痛;我们应永远缅怀他对我国研究核武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的离世,让共和国总理失声痛哭,可见他对我国核工业和国防科技的重要性!郭永怀先生千古!
两弹元勋里唯一的烈士!还有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中华民族就是有这么一些砥砺前行的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成就了如今的局面!向先辈们致敬!
钱学森老先生、郭永怀老先生的伟大科学研究成果至今一直到永远都将对国家的科技潜力发展产生积极巨大的影响!这种民族脊梁精神、民族脊梁思想永放光芒!
先进的装备出现可以震慑敌对势力,制造设备的先进状况没必要详细的介绍吧,神龙见首不见尾对敌更有威慑力。
这些高精尖技术,千万千万要做好保密工作,和专家的人身安全,还有健康,防敌防特防内奸。
钱老,郭老厉害,那个年代的理论到现在都是超前的。 反观现在的所谓专家,还在吃老本?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强大起来 感谢前辈英雄明星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的中科院力学团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钱学森、郭永怀这些科学前辈的高瞻远瞩分不开的!
我泱泱大国,中华能人辈出。祖国强盛,振奋人心。
致敬先烈先辈!致敬英雄!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引导孩子把这些人当做榜样和偶像,多做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