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位于哪里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
红花岗区位于贵州省北部,总面积595平方千米(《简册》)/622.3平方千米(《贵州年鉴》)。2003年末,总人口63.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8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路,邮编:563000。行政区划代码:520302。区号:0852。拼音:Honghuagang Qu。
红花岗区辖8个街道、8个镇:老城街道、万里路街道、中华路街道、南门关街道、延安路街道、舟水桥街道、中山路街道、北京路街道、长征镇、巷口镇、南关镇、忠庄镇、海龙镇、深溪镇、金鼎山镇、新蒲镇。
红花岗区原为县级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位居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距重庆323公里,离贵阳147公里,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3个村委会,14个镇辖居,总人口约54万人,现为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属蔽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蔽县,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遵义市设立红花岗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因此名扬中外。红花岗区也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城市,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人文景观
主要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主的长征文化纪念体系,有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西南地下艺术宫殿”杨粲墓,佛教名胜金鼎山、湘山寺、桃溪寺以及大板水原始森林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人文内涵丰富厚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城区青山环绕,树木苍翠。湘江、洛江横贯全城,遵义公园、河宾公园、凤凰山公园和碧绿江水自然交融,春华秋实、夏荫冬青,景色迷人,被誉为黔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基础设施
川黔电气化铁路和210、326国道横穿全境,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即将开通的遵崇高速公路(2004年6月通车)在这里交汇。供电供水能力较强。区内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2.4万千瓦,毗邻的乌渡发电厂装机容量63万千瓦,生产生活用电充足,随着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的实施,城乡供电设施有极大改善。先后兴建了南、北郊水厂及红岩、海龙等11座中小型水库,城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达15万吨。邮电通讯设施网络完善。现有邮电局(所)25处,拥有现代机械装置邮政转运中心和载波、微波通讯等先进通讯设备,基本普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此外,区内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其中:拥有科研机构140个,民营科技企业14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近200所。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全区(原遵义市)财政收入跨入了全国十大财政县(市)行列,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三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了“五大攻坚战”、“四个新突破”、“四个跨越对接”、“五个拉动”等发展举措,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是红花岗区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的一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85亿元,增长1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增长17.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5亿元,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4亿元,增长16.38%。工业、城乡建设、第三产业、“三农”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红花岗区将充分发挥中心区优势,紧紧围绕“巩固农业基础、夯实三大命脉、做强区域经济、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主线,斥资1000万元做大工业经济规模。
园区建设
完成坪桥工业园区一期建设,已开发面积48.67公顷,入驻企业17家,实现产值1.4亿元;完成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33.3公顷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长岗工业小区、颜村轻工食品小区建设启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完成信托投资公司、农资公司等12户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喜人,全区乡镇企业总数达1.71万户,从业人员_6.20_万余人,实现总收入94.8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运行平稳,实现税收1.1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4.36%。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兴建各类大中型综合、专业市场4个,共有各类市场72个,交易面积28.14万平方米,贸易业营业额达13.44亿元,餐饮业营业额达6.98亿元。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蔬菜产量达4828吨;着力发展畜牧业,实现产值2.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0.17%;遵义乳制品公司、南关肉联厂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展,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5.71亿元。引进项目16个,协议资金10.0亿元,到位资金4.62亿元。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南部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外环路二期、沙河路、合众路、遵义大道红花岗区段等市政干线竣工通车。交通网络维护和改造力度加大,全区通车公路里程达546.6千米,其中国道、省道79.3千米,乡村公路413.4千米,民用车辆达到1.59万辆,客运量达到4262万人次,货运量达到6 98万吨。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区级园林专项投入860万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_8.17_万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4 66.67公顷、荒山造林466.67公顷、环城生态屏障工程341.6公顷,封山育林666.67公顷。
社会事业
教育教学资源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属学校149所,在校学生8.8 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非文盲率99.9%,“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扎实开展科技工作,申报科技项目16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家。邮电通信事业进一步发展,邮电业务总量3.70亿元,电话用户19.4万余户,电视覆盖率87.51%,广播覆盖率97.88%。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市场逐步规范,文物普查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连续7年获得市级考核一等奖。医疗分类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社区卫生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共有医院6家,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54个,病床885张,医务工作人员1186人,其中医生455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81.94万元,保障5507户、1.31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4015万元、医疗保险金875万元、失业保险金82.75万元,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2880人。
历史沿革
1998年,将遵义县新卜镇、深溪镇、金鼎镇划入红花岗区。
2000年,红花岗区辖10个街道、11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9169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舟水桥街道 30588老城街道 44137万里路街道 32870北京路街道 18476延安路街道 41041中山路街道 21364南门关街道 31629中华路街道 31853上海路街道 65734洗马路街道 28156长征镇 67757南关镇 29240礼仪镇 20607巷口镇 12196忠庄镇 33182海龙镇 15195新蒲镇 45044深溪镇 30492金鼎山镇 29860高桥镇 41950董公寺镇 20323
[font color=#0000cc][/font]
2003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红花岗区管辖的董公寺、高桥2个镇、上海路、洗马路、北京路3个街道,长征镇的坪丰居委会、坪丰村划归汇川区管辖。
2003年12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红花岗区撤销长征镇、礼仪镇、合并设置长征镇。镇人民政府驻凉水村,所辖行政区域为原长征镇、礼仪镇行政区域。
2003年,红花岗区辖9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95个村委会、82个居委会。
2020年10月9日,生态环境部授予红花岗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6月,红花岗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红花岗区榜上有名。
2018年2月22日,红花岗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ggzy.guiyang.gov.cn
贵阳,简称筑、金筑。别称林城、筑城。其位于贵州省中部,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黔西、金沙2县和遵义市播州区。贵阳是贵州省辖地级市、贵州省省会,全市总面积为803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市下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1年贵阳市年末常住人口610.23万人。[1]贵阳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有“林城”之美誉。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顺元路宣抚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民国三年(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765536098@qq.com,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感动我们网 » 遵义市播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最新评论
约翰拉贝,拯救二十五万中国人的德国人,虽非同族人,却有同族情。
听说拉贝最后被日军逼的没办法断粮了,然后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分发给20多万中国人
应该重拍拉贝日记,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对我们有恩的人。
向拉贝致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有求必应
当初辛特拉也帮助过那么多犹太人,晚年是平困潦倒。拉贝晚年过的却很幸福,还有可怜的南斯拉夫人差点被当年救助的小女孩好个炸
我们要致敬拉贝先生,谢谢拉贝先生拯救了我们的同胞
日文以前还说我们为什么那么痛恨他们,就抓着他们的那一点历史,我很想说那是哪一年历史啊,明明这么多历史,你们这么狠心,还造
拉贝先生也是他让我们对德国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感的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话永不过时
因为拉贝先生,让纳粹万字旗看起来都不是那么扎眼。
拉贝家人,如果来中国,就是要骨髓,也会给他,因为拉贝家族………对25万中国人,有救命之恩!!!!
中华民族的恩人有三位:约翰拉贝先生、白求恩大夫,再就是已来到中国的埃文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