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顾问考试怎么样 知乎,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

ACCA,CICPA,AICPA,CPA,CMA考试侧重点有什么区别怎么选择阿

ACCA,CICPA,AICPA,CPA,CMA考试侧重点:

1> CICPA,毫无疑问,是这几个当中最麻烦战线最长的。最近几年采用非常6+1之后,更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的周期。毫无疑问,即使是目前,CPA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在市场上仍能得到认可,不能说有了CPA一定怎么样,但至少是能证明自己专业知识技能储备的一个保障。我的资质一般,从旧制度到新制度,一共用了4年才考出,而我认为对我帮助最大的并不是证书本身,而是这四年持续地被迫地把理论学习与自己实际工作结合的过程。目前已经不再从事审计工作,未来也不太可能去执业,但这并没减少CPA带给我的价值。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财会领域,打好基础,CICPA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

考还是不考,这是我经常看到一些同行纠结的问题。个人建议是,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同学,一心想往这块发展的话,请努力折腾;学习能力强大的学霸,可以尝试拿下;已经成家立业,有些年纪,有份不错的工作的普通盆友,慎重。证书本身带给我们职业发展的价值是有限的,甚至随着我们工作经验的增长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的。权衡个人工作发展、生活之间的利弊,才能做出最合适自己的决定。

2> CMA,初次了解CMA是某次校园宣讲会上,但当时并没有太过了解在意。知道3年前,因为折腾CPA还没出来,心里有点捉急,抱着虚荣心的想法,考个别的什么A垫垫底,经过成本与时间的分析,决定选择了CMA。一来CMA只有2门,二来报考也比较简单,再加上CMA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与CPA中财管战略课程重合,学习起来进度也快。能够非常高效地拿下。

单纯从考试难度来讲,CMA还是比较简单的,其内容主要涉及财管、战略、内审部分,但考题难度相较CPA要简单不少,认真准备通过并不困难。不过,CMA目前在国内的认可度确实不高,不要被那些培训机构吹得神乎其神的广告宣传所迷惑,目前CMA哪怕在财务人员当中的知名度也并不高。想要靠着一纸CMA证书去忽悠还是比较薄弱的。其实,CMA课程内容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实际工作接触到企业财务管理、预算规划、业务分析等领域之后还是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启发。说大了,就是随着中国企业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传统财务的竞争力必然下降,往业务、运营等方向侧重,是增强财务人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接触CMA给我带来最有用的不是证书,而是通过这个途径认识了不少行业里的前辈。一个原本为了准备CMA考试而凑在一起的QQ群,随着大家纷纷通过考试,慢慢转型为了专业讨论、职业发展交流、生活交流的群体。跟群里的大伙前辈的交流探讨甚至争辩都能带来不少的收获。我觉得这也是证书带给我们职业发展的一大益处吧。

3> AICPA,目前正在准备的考试。其实现在的自己心里非常非常抵触考试。毕业这些年来,始终在学习考试与工作之间寻求平衡。现在潜意识里总觉得有点不该把时间放到考试中而更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自己还没有给自己未来的一些发展方向有更清楚的规划前,还是决定把精力放在这些至少能带来正面效应的事上。身边有些在US工作的同学也纷纷参加了AICPA的考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至少让我感觉,考试本身并不难,一共4们,要求在18个月内完成,花时间精力去准备,应该能有理想结果。AICPA的麻烦在于,报考的过程十分复杂,从学历认证、选择考试的州,以及必须在美国境内考试等诸多限制要求,拦住了不少同学。

如果将来想要在US发展的同学,AICPA绝对是不错的选择。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讲,AICPA在US还是比较受人尊敬和认可的,(尊敬认可度远超CPA),对找工作帮助也是非常直接的。在国内的同学,如果工作中经常接触 US GAAP,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毕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US的经济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最后,AICPA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方面的价值远超一些其他证书。

4> ACCA,毫无疑问,目前在中国最火推广最好的外国证书,从刚进大学起,身边就有不少人开始考了,甚至有几个还拿过个别科目全国第一的。我没有选择ACCA,一上来就被14门的数量给吓到了…现在倒是可以免去好多门,但也没有想要再去考试的意图和必要了。虽然确实听到过不少关于ACCA的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认可度还是不错的,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学习途径。

5> CPA Australia,大学毕业散伙饭是他们家来赞助的。然后身边一直没啥人去接触。知道有个基友留学澳洲,并准备移民澳洲的时候,才通过他对这个证书有点了解。首先就是非常非常贵,考试费比上面提到的其他证书贵多了。不过据基友介绍考试很简单,他是ACCA和CPA Australia同时进行,觉得CPA Australia的难度相当低,提前两周开始复习有些课程都能过。真正适合在澳洲生活发展的同学,后续服务不错,会经常寄送一些澳洲超市的优惠券之类的。

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

关于待遇问题,了解各家证券公司更具体的薪资情况,来听听证券业老司机是怎么说的:

中信:基本月薪12500,奖金可以拿到3年工资,也有时候分红只有约半年的,也有人的研究员分红就有一百万,投行的新员工可以拿到超过30个月的工资,人和人之间差距比较大。

国泰君安:基本工资1万出头,今年5月份刚调的,以前只有4600,据说干满2年的基本工资一般有两万多,总体上新人基本工资拿到30万,没问题。这次国泰君安的工资调整幅度还是蛮大的,有向外资投行靠拢的趋势。年底项目提成不是很清楚,只知2007年底不多,才两万的样子。国泰君安实行工资封顶10万,但是里面的报代和非报代的工资差别不大,一般有5年投行经验的,基本工资在5万每月左右。颇有实力的上海老牌券商。

银河证券:国内投行实力仅次于中金,中信,工资水平一般。

海通证券:基本4000,据说一个月收入可以拿到1万五左右,原交通银行剥离出来的证券公司,上海本土券商。

齐鲁证券:基本6000,加基本福利有2000多,在加上一些差补之类的,过万很容易的。

安信证券:大概收入也在一万以上,股东很不一般,证监会自己开的券商。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基本8000,投行4000,每月有绩效奖金之类的,投行应该是相同的,听说去年进投行才半年的毕业生年底发了10万。

国信证券:基本5500,有出差节约奖金,对于新人还有1.8W的电脑报销额度,分红奖金依你所在的项目组的效益,去年一般年底可以发到10几万吧,个体差别很大,每月差不多总体收入1万左右,算算运气好的,第一年超过20万,问题不大。

信达证券:4000+,具体不知,据说新人分红不是很多,人马主要是原信达资产管理的原班人马,业务资源只要靠其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和资源,基本不用出去找项目资源。

兴业证券:5000-6000,具体不知。

联合证券:工资6千不到,出差补贴80每天,每年招人很多,恐僧多粥少。

长江证券:5000,投行排名较后。

东海证券:5000左右,原江苏常州的地方证券,这几年投行业务发展很快,股东背景一般。去年招了几十个复旦和财大的学生去考保荐代表人考试而名声大作。

德邦证券:5500,投行业务一般,民营。

瑞银证券(UBSS)(原北京证券,后被瑞银收购):operation部门15万、投行部门30万,奖金要看项目。

除了基础薪资,另外各个券商给出差补贴在50-300左右每天,一般的在100-150左右,一般券商的出差强度超过200天每年,所以出差补贴也是收入的一块(一般住4,5星级酒店,为了保持个人的私密空间和生活习惯,一般不会合住),所以进投行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应这种出差生活,毕竟长期出差会影响,比如感情之类的。

节假日也会发些过节费,探亲费,春节的历士红包,每次也会有1000-5000,一般一年也要发个两万吧,不过这是行情好的时候,其它什么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制装费,餐补之类的,一个月加起来也有两千吧,每个公司具体规定不一,一般国企背景的发的多一些,因为部分国企劵商的基本工资可能会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一般的投行一个月平均收入1万还是有的,虽然比不上中金、中信和外资投行,但是比起其它行业来还是强不少的。

外资的投行IBD的基本工资普遍在20万以上,分红也多多,一般年收入在30-70万不等,不排除个别很高的。(薪资内容来自知乎专栏作者厉珞琍)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证券行业的薪资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还是占大优势的。但也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证券公司面对不同的市场、政策环境,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765536098@qq.com,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感动我们网 » 证券投资顾问考试怎么样 知乎,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

赞 (0)

评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