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哪年爆炸成功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年的简单介绍)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年的简单介绍

我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是哪年

1964年。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成功试爆,原子弹的成功试爆促使了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是哪年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

原子弹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从而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还会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试爆成功,标志着当今世界已进入核武器时代。

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1964年。

1964年10月14日,张爱萍在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宣布了中央的命令:经中央军委研究,原子弹试验的零点时定为1964年10月16日十五时。当晚七时,组装好的原子弹被送到一百零二米高的铁塔顶部,并安装完毕。

10月16日早晨六时三十分,人员撤离试爆现场,基地负责人张蕴钰和李觉、工人赵维晋乘坐吉普车到塔下,将原子弹的心脏XY小球接插上。

扩展资料:

现时共有8个国家成功试爆核武器,其中5个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视为“核武国家”,根据获得核武的先后次序排列,这五个核武国家分别是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从不扩散武器条约构想,三个没有签约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曾进行核试。此外,以色列间接承认拥有核武;伊朗也正发展铀浓缩技术。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是国家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的突破。

原子弹简介:

原子弹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变武器和聚变武器。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氢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时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1964年10月16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步入了拥有核武器国家的行列,我们不再惧怕任何大国的核威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我国于1955年开始筹建核工业。

1959年,苏联撤走了支援中国的专家,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工业。

1962年,我国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者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我国的核试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发射第一颗原子弹的意义:

1964年,理应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成功爆炸了独自研制的原子弹。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

这也说明中国相关的核工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初步具备核武器的研制能力,相关的投掷手段,肯定了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实际制造阶段。而且当时对外政策已经开始出现实质的改变。中苏力量对比出现质的改变,美国高层对华的态度也开始动摇。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爆炸是哪年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在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在哪一年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96年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至此中国的核试验次数总计为45次。1964年10月16日22时,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至今未公布具体数量的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4000公里。

扩展资料:

中国原子弹研制故事

毛泽东确立积极防御战略1956年初至1967年1月,早在5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主席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毛主席决定,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这就是说,如果有人进攻我们,我们要有办法对付他。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战略思想。别人如果用原子弹轰炸我们,我们也要有办法回击他。所以,中央决定我们也要研制原子弹。

总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要靠自己研制,同时,要争取外援。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封锁我们,中苏关系比较好,我们想争取苏联给我们一些援助。但是,有一条界线,只是争取援助,而不是搞合作、不搞共有。也就是说,搞原子弹的科研单位、工厂、各种设备与技术都是中国自己的。你来援助我可以,我欢迎你、感谢你,但是,你不能与我共同拥有,共同使用。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大问题。所以,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你不要和我一起来共同管这个单位,管这个事情。这就是中央当时搞原子弹的方针,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确立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任务

中央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原子弹。后来又决定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导弹和自行研制人造卫星,统称“两弹一星”。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负责。毛主席对原子弹研制有一个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中国科学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提出,先后两次上马(1958年、1965年)。由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罗瑞卿为秘书长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后,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抓总,并负责研制卫星本体,七机部负责运载工具,科学院和四机部共同负责地面测控系统。

科学院对党中央下达的“两弹一星”任务非常重视,并由裴丽生副院长具体抓“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安排落实。为了便于工作,在每一个研究所都安排几个拔尖的中年科学家作学术秘书,通过他们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再找其他科学家谈工作。中国科学院为了落实“两弹一星”的研制任务,把管理机构分为两个口:一个是计划局,管不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一个是新技术局,管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

新技术局管的单位虽然不及计划局多,但是,它管的所都是大所,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院科研人员的三分之二。谷羽是新技术局局长,宋政是副局长,陆绶观是处长,帮助谷羽工作。谷羽是胡乔木同志的夫人,乔木是毛主席的政治秘书,住中南海。谷羽很热心、活跃、能干。她对国家计委和中央各部比较熟悉,去谈工作,互相支援、协作,很方便。有时候毛主席向她问起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有关情况,还可以向毛主席当面反映。

新技术局除了项目所需的经费、器材优先得到保证以外,还有很多非标准设备可以安排到各产业部门协助加工制造。研究室、实验基地用的非标准设备,由科学院研究所设计,由各有关产业部门按时制成,保证质量,按时交付使用。由国防科委统一管这方面的工作,派军代表驻厂监督,提出设计的研究所也可以派员驻厂监督。

自力更生为主,就是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展科研。当时研究核科学与核技术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还有一些分散在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研究所和其他部门的研究机构与大专院校。争取外援为辅,主要是苏联答应帮助我们在北京某地建一个7000千瓦的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这个反应堆全部归中国科学院管。此外,在另一个地方建一个浓缩铀工厂,造原子弹的关键原料是浓缩铀。

参考资料:原子弹—百度百科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765536098@qq.com,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作出更改。】:感动我们网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哪年爆炸成功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年的简单介绍)

赞 (0)

评论

4+4=